编者按: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家精神,新闻中心对获得学校教师荣誉称号(I类)的教师(集体)进行了专题采访,现推出专题报道,以激励广大教师以他们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套沙发,是他“闭关”的“基地”;三尺讲台,是他满腔的热爱。从学生到教师,他铭记老一辈测量人的精神,用自己的奋斗书写着灿烂的人生故事。
中国矿业大学教师I类荣誉称号“2022-2023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工程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陈国良教授,始终坚守测绘领域,潜心教书育人,专心科研攻关,用满腔热情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
学成为师,铸就教学之基
“在求学阶段,我就深切感受到校园的美好,因此毕业之后就想回到学校工作。”回想起自己读博士时,陈国良感慨万千:“那时候真是下功夫了,买了个简易沙发放在办公室,每天基本就是待在办公室学习和办公,家回得也少。”
铭记以张国良等老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矿山测量人“立德、求真、自强、思辨”的矿山测量精神,陈国良一直以诚恳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2004年6月,陈国良刚刚硕士毕业,便接到新学期要开设一门WebGIS新兴课程的教学任务,他立刻适应角色转变,进行广泛调研。他发现,当时在全国高校尚无同类教材,于是利用暑假查阅国内外书籍期刊,先后到中科院遥感所、武汉大学等多家单位调研,并向相关专家学者咨询请教。撰写讲义,学习软件,编写程序案例……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成功建立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
陀螺经纬仪是地下工程测量常用的精密仪器,造价昂贵且极易损坏。多年来,受经费制约,各高校测绘实验室的陀螺经纬仪拥有量较少,难以满足学生陀螺定向实验课的需求。针对实际教学问题,2008年,陈国良指导学生陈小伟应用Flash脚本开发了陀螺经纬仪逆转点定向模拟系统,为实现早期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了基础,现在,这一模拟系统仍在矿山测量实验教学中使用。
从2004年到现在,近20年的教学工作见证了陈国良持之以恒的付出。通过不断地学习累积,博士毕业时,他获得了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并晋升为副教授。正如他所说的,“教学没有捷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积累。”
实事求是,专一业攻一业
面对教学与科研的双重挑战,陈国良始终坚持教学相长的理念。“教学与科研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科研的成果能够丰富和提升教学,而教学的过程也不断孕育着新的科研灵感。”对他来说,科研是耐心等待、厚积薄发的过程。
博士阶段,导师汪云甲教授带领陈国良投入“863计划”项目,和上海电信合作攻关特大型城市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体制。在导师指导下,项目组研发了一套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的室内三维可视化引擎和导航定位组件,并在上海南京路商圈示范应用,陈国良也在研发过程中得到了宝贵的科研实践锻炼。
在申报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时,陈国良在北京集中封闭近一个月。他逐句逐字反复推敲,打磨完善项目申报书。多年来,他数次申报国家级课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组织能力。与此同时,他把积累的经验带入指导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指导的多名学生论文获得了江苏省优秀本科论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全国激光雷达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江苏省测绘学会优秀论文等奖项。
学科的支持让陈国良有了更多机会提升自己,2012年10月,受学科选派,陈国良前往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深夜,他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大量的国外文献。偶然间,他发现通信领域中的超宽带定位技术在高精度定位方面有其独特之处,一遍遍思考如何将该技术与测绘学科交叉。借助中英地理空间信息研究所平台,陈国良多次开展室内导航定位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室内定位结果,并以此为基础成功获批导航定位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调研学科前沿还不够,要找到问题背后的机理,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了解决地下开采人员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他希望将测绘技术运用到矿山开采地下导航定位中。为了解决在昏暗潮湿环境下矿山人员、设施的高精度定位问题,他带着团队积极尝试,提出了利用视觉、激光雷达等方式实现自主导航定位的可行性方案,攻关了大型建筑物及地下空间应急导航定位关键技术,连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择一事,专一业,每一个数据的精准测量,每一张图纸的精细绘制,每一篇论文的认真研读,都是陈国良作为一名测绘人向前跑向下扎根的见证。
发扬模范,力促党建业务“双提升”
目前测绘学科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如何保持A类优势学科并稳定发展是所有矿大测绘人的重任。作为测绘工程系“双带头人”,陈国良统筹党建业务和工作,通过“把危机感转化为提升能力素质的责任感、推动工作落实的紧迫感”的具体方法,测绘工程系逐步形成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发展成果验党建”的党建与事业双融合双促进的良好局面。
作为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核心成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陈国良充分发挥专业课作用,以专业课课堂为主渠道,通过具体工程案例将工匠精神等思想生动地传递给学生。“我们讲国之重器,学生觉得有点抽象,但我们讲港珠澳大桥、北斗导航,讲徐州地铁、珠峰测量,再通过这些案例引出测量技术原理,既传授了知识,又传递了观念。”这样生动立体的课程思政形式颇受学生喜爱,并在去年的首届全国测绘教学创新设计竞赛中荣获特等奖。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和985高校测绘学科的强势冲击,陈国良积极组织老中青教师深入探讨学科专业转型方向,多次到国内外行业标杆单位开展调研。“我们推进‘保持特色、强化基础、向外拓展’的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战略,以坚持打造具有矿业特色的现代测绘工程学科的发展目标为导向。”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他带领全系反复打磨培养方案,引入无人机、激光雷达、北斗导航等新型智能测绘技术应用,逐步实现了从基础数据采集型向空间信息应用和服务型转变,不断提升测绘类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与此同时,在学院支持下,他组建了学科评估、专业认证、技能竞赛、党建业务工作组,把各项工作具体到岗、量化到点、落实到人,逐步形成了“党员有担当、人人作贡献”的工作局面。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忙碌的学习工作之余,陈国良一直坚持体育锻炼。作为学院教职工篮球队和羽毛球队的主力成员,他认为,体育竞技中的技战术和教学科研中的方法论是相通的,“既要有全局意识,又要把握好细节”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的思想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青年教师和团队成员。
从教近二十年来,陈国良始终带着一股闯劲,怀着满腔热忱投身测绘事业,他将携手新一代测绘人,把建设特色鲜明、行业一流的测绘工程学科作为责任使命,继续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