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帮扶工作队,十四个队员包十四个村,除去两个被指定分配的,崔志锋毅然决然选择了经济基础最弱的那个。
2020年3月,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正科级干部崔志锋受学校选派,以第一书记的身份踏上了徐州市睢宁县桃园镇丁牙村这片贫穷但富有潜力的土地,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帮扶工作。
走村路、察民生,快速了解村内实况
崔志锋得知,丁牙村是一个以种桑养蚕为主的传统农业村,村内无有效产业支撑,且青壮劳力大多在外务工,常年在村人数占比不到50%,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然而仅仅看村里的数据、听村干部讲解,只能了解村内的一些基本情况,崔志锋认为,想要深入了解这个村子,还是“要进的了老百姓的家门、坐的了老百姓的炕头、和老百姓拉的了呱”。工作不那么繁重时,崔志锋就会骑着车在村里逛,遇到哪户开着门,就走进去聊些家长里短;看见哪家房子“破破烂烂”的,就掏出手机打电话问清这户的状况。
3月份的一天,崔志锋像往常一样在村里逛着,此时的天气已经回暖,养蚕季虽未开始,却正是适合工作的时节。他注意到了一群妇女,她们没有工作,有一搭没一搭地在家门口唠嗑。
那时,村里已有几家小家庭作坊式的饰品厂、服装厂,每个月能有两千元左右的收入,一些零碎的工作甚至在家也可以做。崔志锋心中疑惑,便走上前询问情况。妇女们摆了摆手,带着几分无奈地说道:“这些活给的工资都太少了。”崔志锋一听来了兴趣,问道:“那大姐们觉得一月多少工资合适啊?”妇女们认出眼前的人正是新来的“第一书记”,也乐了,带着玩笑的口吻对崔志锋说:“我们最希望的是村里能引入一些大企业,工资要求也不高,能达到一个月六、七千就行。”讲到这,大家都笑了起来。
崔志锋心里明白,这虽然是乡亲们的一个玩笑,却深深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他工作成果的期望。自此,崔志锋更加坚定了信念,要找到一个能“对症下药”的产业发展方向,让村干部乐意干、让老百姓跟着干、让大家有钱赚。
拉投资、带产业,让乡亲们看到实事
“要让老百姓看到实事。”这是崔志锋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只有让老百姓们切实看到发展的成果,才能打消他们的疑虑,激励乡亲们一起发展新产业。”
丁牙村所在的桃园镇虽然是附近乡镇中有名的“蚕桑小镇”,但蚕茧收购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农户收入不稳定。于是崔志锋逐渐萌生出一个想法——在原有蚕桑产业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个新产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崔志锋从当地新闻节目中看到相邻的官山镇有位“灵芝姑娘”靠种植灵芝发家致富,他一下子对灵芝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
经过调研咨询,崔志锋发现蚕棚十分适合种植可食用菌种,而且在夏冬两季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填补蚕棚的使用空档期。
就地取材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实践。崔志锋协调21万元资金,为村里购置了一套食用菌菌包加工设备,利用四个蚕棚试验种植了3万个菌棒。崔志锋和村干部白天呆在棚子里观察灵芝的生长情况,晚上召开集体会议,研究栽培方法并统计开销,日复一日。
村民们对这次实践寄予厚望,把灵芝叫做“仙草”,称村子是“仙草村”。但也有人经常跑来村支部问:“崔书记,这‘仙草’真的能让我们赚到钱吗?”面对大家的担心,崔志锋坚持“要敢于承担质疑与风险”,他坚信,最后的收成一定可以让乡亲们走上这条致富之路。
检验成果的一天终于到来,经过统计,这一季的灵芝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左右的纯利润,村民们的质疑声随之烟消云散。
“乡村产业要振兴,输血不如造血。”崔志锋深谙其中的道理。对丁牙村这样一个欠发达的村庄来说,第一年的尝试激发了村干部和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催发了村子的内生动力、造血功能,对于村集体的产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次弥足珍贵的经验。
第二年,由于政策和人力方面的问题,村里灵芝规模化生产遇到一定困难。崔志锋换了个思路,他协调到帮扶资金200万元,在丁牙村投建标准化养猪场,并与专业养猪企业签订了为期十五年的合同,这样可以在未来十年里为丁牙村带来每年30万元的持续收益。
在崔志锋驻村的两年时间里,丁牙村集体收入从2019年底的21.85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54.41万元,建档立卡户年人均收入全部超过7000元,全村人都干劲满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做公益、点微光,让孩子们开眼看世界
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在崔志锋抵达村庄时,丁牙村丁衙小学仅有92名学生在校学习。看着92双天真可爱的眼睛,崔志锋坚信“教育改变命运”,始终心系这些在田野里成长的孩子们。
“你们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这是“一厘米温暖”公益组织来到丁衙小学进行公益捐书活动时,随行的负责人所问的问题。
“徐州”“邳州”……大多数孩子用稚嫩的童音回答这一些离村庄仅仅一小时车程的地点,即使他们已经三、四年级了。
崔志锋了解到学生们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了解世界的途径可能只是一部爷爷奶奶的旧智能手机,或是家里老旧的电视。看到孩子们的视野被局限在小小的一方天地,崔志锋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的眼界“走出去”。
于是,崔志锋联系到我校国际学院的老师,计划在丁牙村组织一次国际夏令营,让留学生们向孩子们介绍他们的国家,让留守在村的孩童看到更大的世界。
得益于崔志锋和国际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一想法得以顺利实施。来自韩国、尼日利亚、南非和乌克兰等国的留学生来到丁牙村,为孩子们讲解当地的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同时,崔志锋还带领我校的留学生在当地了解传统蚕桑文化和乡镇产业的经营发展,他说:“这次夏令营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对于留学生们来说也是交流文化的大好机会。”
崔志锋感叹道,教育会让孩子们有走出去的欲望,自己利用好手中的资源为孩子们带来一次思维上的转变,对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近几天,崔志锋收到了丁衙小学的孩子们为他制作的影集。回想那些纯真活泼的学生,他充满期盼,“我不想让他们穷其一生发现‘山的那头还是山’,他们应该知道山的背后有千千万万的精彩等着他们。”
如今,崔志锋已经结束了两年的帮扶工作,回到学校工作,但他仍有不少事还想为这个村子和村里的孩子们做。疫情过后,他想让丁衙小学的孩子们来矿大参观,看看大学的教学楼、图书馆、博物馆……
在农村长大的崔志锋,热爱脚下的泥土,更深爱着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从学校的纪检监察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崔志锋始终践行的信条就是:满怀热情,踏踏实实地工作,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管是在学校也好,在村子里也好,做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