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视点新闻 > 正文

我校主办中国矿山安全学会矿井通风专业委员会

2025年(第二十届)全国矿井通风学术年会

来源:安全工程学院 王和堂 王铭   摄影:安全工程学院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5-08-27

会议现场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致辞

中国矿山安全学会秘书长杨国栋致辞

专家访谈

8月22日至24日,中国矿山安全学会矿井通风专业委员会2025年(第二十届)全国矿井通风学术年会于河北唐山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矿山安全学会指导,中国矿山安全学会矿井通风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中国矿业大学和华北理工大学主办,由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煤矿灾害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承办。中国矿山安全学会秘书长杨国栋、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华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艳博、矿井通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德明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教授仲晓星主持开幕式。

卞正富代表学校致辞,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中国矿山安全学会矿井通风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在王省身教授等先驱引领下创立,为矿井通风、矿井防灭火、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矿井粉尘防治等矿山通风安全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及推广应用提供了交流平台,在业内引起了热烈反响。他强调,作为专委会牵头发起单位和支撑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将继续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搭建好交流协作平台,携手共同发起单位、委员、专家,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体系建设,实现矿井通风健康与智能、效益与安全相统一,为我国矿井通风领域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国栋在致辞中指出,“安全·健康·智能”不仅符合当前矿业发展的趋势,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他讲到,通风是矿山安全生产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也与矿井生产成本、效率、效益密切相关。数字化、智能化的迅速发展,为矿井通风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希望本次年会以学术创新赋能矿山安全治理,为构建“本质安全-健康友好-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矿山通风体系贡献智慧力量。

张艳博代表华北理工大学致辞,对参加本次年会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从矿工职业健康角度,指出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正常生产,深入研究矿井通风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德明代表专委会致辞,他表示,专委会将继续坚守初心、发挥优势,以纽带与桥梁作用凝聚全国通风安全工作者的力量,为提升我国煤矿安全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而不懈奋斗。

本次学术年会以“安全·健康·智能”为主题,紧扣矿山安全的核心议题,聚焦矿井通风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关键技术,旨在推动我国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助力矿山重大安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推动矿山行业安全、健康、智能发展。会议邀请了中国矿业大学王德明教授、程远平教授、李国君教授、秦波涛教授、翟成教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周福宝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王凯教授,华北理工大学郭立稳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刘剑教授,中南大学王少锋教授,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建国正高级工程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志刚研究员,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卢志敏正高级工程师,平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陈重新董事长等17位专家学者就矿井通风可靠性、瓦斯灾害防控、智能通风技术、煤炭气化及装备等前沿热点作特邀报告。在专家访谈环节,与会代表针对矿井火灾防治、瓦斯抽采、《煤矿安全规程》修订等热点问题向访谈专家踊跃提问,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本次会议的召开,对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起到进一步助推作用,不仅为国内广大矿山企业输送了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与技术装备解决方案,更清晰指明了我国矿山“一通三防”领域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方向。会议汇聚了多方专业力量,共计近200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中国矿山安全学会、行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矿山企业的相关领导与技术骨干,矿井通风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特邀代表,以及矿山通风安全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

编辑:李居铭   

一审:宋冰   

二审:刘尧

三审: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