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做科研的初心,在徐晓学姐这里,“热爱”无疑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她在本科阶段参加了国家级创新项目,在老师的指引下接触到了计算机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发表了几篇论文之后,徐晓就发现了自己对于科研的兴趣。“那时候我就觉得,就这样一直做下去还挺好的,我就定下要读研读博的目标了。”她还提到,自己本身就很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思考,因此她觉得,做科研于她而言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和徐晓谈起她的科研之路,她也总是带着笑的。可以说,这份热爱,是徐晓科研之路的开始。
“我会从日常生活的观察里发现一些新的思路。”因为热爱科研,徐晓总是能把日常生活所见所得和自己的研究联系到一起,“只要一直带着思考课题的想法,有时会从日常生活的观察里发现一些新的思路。”她认为,多观察,多思考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法。除此之外,广泛阅读学术论文,多加积累也是实现创新的基础。接受不同的观点,并加以思考和总结,往往更容易让我们得到一个新角度。
是热爱,让徐晓一直满怀热情地做实验、搞研究;是热爱,让徐晓真正地享受在外人看来“枯燥至极”的研究过程;是热爱,让她一路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发表9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6篇SCI论文,各种奖学金拿到手软……正如徐晓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研的路上,唯纯粹和热爱不可辜负。
然而,在如此令人惊羡的成绩背后,同样也有不为人知的辛苦和付出。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徐晓也有过瓶颈期。“也有做不下去的时候,”她坦言,“有的时候就是找不到那个正确结果。”她的解决办法没有多少诀窍,就是回过去重新开始,换个思路再试。“不断地尝试、反思,总会找到正确答案的。”在徐晓看来,坚持不放弃,才是成功最好的方法。这种精神品质与她父亲的教育紧密相连。每每当徐晓感到迷茫或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父亲总会告诉她:“都走到这里了,那就好好地学,好好地做。”简单朴实的话语,却总能给徐晓带来前进的动力。
做科研总是孤独的,需要能坐得住“冷板凳”。“导师会为你确立一个大方向,具体怎么实施主要靠自己的摸索。”一个人埋头苦干,不免会感到孤独。但是徐晓却一直没有放弃,她从不视孤独为洪水猛兽,而是把孤独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在孤独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孤独不是身居斗室,闭门造车,而是开辟伏案耕耘、与文字相谈、咀嚼人生浮沉的一方净土,那是心灵的陶冶,是人生的一种品位。”这句话用来形容徐晓对孤独的看法最合适不过。除了坚持到底的科研精神和内心的一腔热爱,明确清晰的目标也是推动她一直前进的动力。读研、读博、做好科研,这些都是徐晓一步一步为自己定下的目标。“目标也是很重要的。有了明确的目标,你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去做什么。”徐晓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
取得这些令人羡慕的成绩,其实都是徐晓默默地咬牙坚持、努力得来的。如果说与科研的相遇始于热爱,那在科研之路上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一定取决于坚持。从未放弃,让徐晓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博士的形象大多数都是严肃、刻板、一心扑在学术科研上的。而徐晓并不是这样。“我喜欢去接触新的事物。”她说。来到矿大读研究生之后,徐晓正巧赶上了学校的一个乒乓球比赛。“其实我当时都不会打乒乓球,但就是想去试试,就去学了,发现真的很有意思。”在那次比赛中,徐晓获得了女子组二等奖。
除了乒乓球之外,扬琴、滑雪、羽毛球……她都很喜欢。而说到兴趣爱好,徐晓强调了“时间管理”这个概念。她认为,效率是首位的。提高了效率,把在该学习、研究的时间都用来专心搞科研,是最重要的。而在剩下的空余时间,可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来调节平时的压力,做到劳逸结合。
“业余爱好不仅仅可以让我放松,缓解压力,更是对我的成长、学业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小时候学习扬琴时,她常常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练习,一练就是两三小时。从那时起她就慢慢养成了坚持的品质和独立自主的性格,这些正是她日后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原因。无需多言,兴趣爱好也对她的工作、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对于自己未来的展望,徐晓表示,想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下去,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也会乐在其中。”
采访:张逸 谌柏錞
文字:张逸 谌柏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逸 谌柏錞
新媒体投稿邮箱:kdxmt@cumt.edu.cn
学习身边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