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中国矿业大学“乌金筑梦,绿绘新程”本硕博社会实践团115名师生奔赴河南永城陈四楼煤矿、平顶山矿区、山西运城长平矿等多个矿区,开展为期三周的实地调研,以专业智慧助力煤矿绿色转型,用实际行动践行能源报国使命。
据了解,本次实践活动采用“集中授课+现场参观+分组实践”多元化模式。成员们系统学习井下作业规范、应急管理等知识,并针对在产矿井、资源枯竭型矿区等不同类型矿井的转型需求开展专项调研。

在陈四楼煤矿,师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矿调度指挥中心、主井提升房、副井提升房、空压机房等生产车间交流学习,了解关键生产环节;在平煤二矿训练基地,通过设备对比,直观感受煤炭行业从粗放开采到智能绿色的时代跨越。

“安全是核心,绿色是方向。”智能采矿专业学生程嘉旭在调研中深刻认识到,现代化矿山必须坚持安全与环保并重。国际采矿专业学生宋梓恒感慨道:“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矿山生产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更要通过精准控排、资源循环,让每一座矿山都成为‘会呼吸的’绿色工厂。”首次下井的绿色开采专业学生周竹春表示,实地经历坚定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

此次实践不仅搭建了校企合作新平台,更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践结束后,团队走进社区、高校,开展公益宣讲,用鲜活案例普及“双碳”战略下的能源变革知识,展现绿色发展前景。

据悉,该实践团已连续多年开展能源领域调研,足迹遍布全国13个省份近百座矿山。团队汇聚矿业工程、公共管理、人文艺术等多学科力量,不仅传承矿大“开发矿业、开采光明”的精神传统,也创新实践模式,为能源行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将课堂搬到矿山,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不仅加速科研成果的落地生根,也深化了青年学子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使命担当。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以专业所长服务能源强国建设,在新时代征程上谱写青春华章。
江苏广电徐州中心站记者 | 朱睿
通讯员 | 曹嘉璐 邓丰怿 程嘉旭
编辑 | 吴莹莹
原文链接:把课堂搬到矿山,中国矿大“乌金筑梦”实践团深入一线助力能源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