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媒体矿大 > 正文

【中国煤炭报】传承红色精神 立志能源报国

来源:《中国煤炭报》2024年8月8日第3版 李秀 王颖   编辑:李居铭    审核:刘尧    发布时间:2024-08-08浏览数:

“以‘一流党建’引领建设‘一流学院,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周长春表示,化工学院党委下设25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8个、学生党支部17个;现有党员598名,其中教职工党员149名、学生党员449名。

近年来,化工学院党委凝练形成了“五四三二一”党建品牌。即对标高校院系党组织“五个到位”要求,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四个融合,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个作用,抓好“党建”和“事业发展”两个方面工作,实现“一流党建”引领建设“一流学院”的奋斗目标。

接续奋斗在能源科教事业战线

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如,是我国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被誉为我国“干法选煤之父”。上个世纪90年代,为突破干法分选技术瓶颈,时年近70岁的陈清如长期带队,以矿为家,吃住在工棚。一次,陈清如刚做过左肾切除手术不久,便乘坐38个小时的火车赶到试验现场。

“老先生胸怀祖国,将毕生精力投入选煤领域,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周长春说,化工学院党委实施“三围绕、三强化”战略,围绕学科方向、优势团队、高端人才三个维度,强化人才引培、梯队建设、资源汇集,为“一流学院”建设注入动力源,鼓励更多党员接续奋斗在能源科教事业战线。

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矿物加工专家赵跃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40余年来扎根煤海矿山。他数九严寒奔赴外地,爬上爬下一身汗,只能靠体温把衣服暖干;通宵算数据、写报告,“半夜饿了,就把馒头片烤一烤”;除夕前夜研讨学术问题,直到被保安“赶”回家……迎难而上勇闯“科研无人区”,只为攻克干法选煤“卡脖子”难题。

在赵跃民的带领下,化工学院资源环境系党支部党员接力奔跑。

江海深、周恩会深入新疆、内蒙古等选煤厂,钻研细粒煤筛分与干选难题;段晨龙守在生产一线,攻克干法分选与筛分、二次资源利用技术难题;董良、张博聚焦智能精准分选与煤基材料构筑、低品质煤脱灰脱水等问题,开展科技攻关。

3年前,天津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博士毕业生王鸿燕选择加入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煤与生物质定向转化研究团队。

“矿大化工学院的‘煤制特种燃料’研究方向符合国家能源发展需求,也和我本人的博士课题‘高能燃料及应用’高度契合。”王鸿燕说。入职后,王鸿燕面向“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这一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开展源于煤焦油的高密度燃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据介绍,目前该学院形成了干法选煤、柱式分选、煤化学、燃料电池等优势团队,是该学院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

“我们逐步培育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他们正以实际行动奉献能源科教事业。”周长春说。

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国之所需,知难而进。”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海军说,“目前,学校和学院发展都处于转型关键期,化工学院党委依托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紧密对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双碳’目标,推进学科特色由‘煤炭加工转化与利用’向‘能源资源加工转化与低碳利用’转变。”

化工学院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支部把党组织的战斗力与科研动力有机结合,面向国家能源洁净利用主战场,以“党建+业务”的思路与矿产、能源企业开展科研活动,近年来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

化工学院煤加工中心党支部党员桂夏辉从研究生时期开始,便针对低品质煤浮选提质选择性差与回收率低两大难题开展攻关。10余年来,他扎根生产一线,破解了传统低品质煤浮选提质的难题,创新开发了煤炭浮选界面调控与流动强化高效分选技术,使得我国低阶/氧化煤等难浮煤大规模、低成本浮选提质成为可能,最大限度地回收了炼焦煤二次资源,对我国稀缺煤种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桂夏辉带领团队自主创新,初步形成了基于多相多尺度调控的浮选胶体化学过程强化理论与方法创新。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开滦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的几十家大中型选煤厂,浮选精煤回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到30个百分点,为煤炭行业实现低品质煤炭向高品质资源转变作出积极贡献。

为解决“卡脖子”难题,近年来,化工学院党委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产出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成果。近3年,化工学院新增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6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4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等。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3年春季,手上已有多个就业意向的化工学院化学工艺专业博士研究生刘纯玮还是徘徊不定——是待在高校还是去往企业?是留在东部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新疆?

在受邀回到家乡走一走、看一看后,刘纯玮惊叹:“露天煤矿生产系统简直像一个星系,充满了无数可能。”她决定入职新疆天池能源公司准东能源研究院,深入电厂、煤矿一线岗位。

一年来,刘纯玮已参与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昌吉回族自治州级、公司级多项煤炭清洁利用重点科研项目。

在化工学院,像刘纯玮一样,践行能源报国理想的毕业生还有很多。

化工学院党委实施“领航引路、强基提质、凝心铸魂、化育新人”四大行动计划,以4个“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构建“学风建设、就业升学、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让他们学业有成,是我的最大心愿。”国家级教学名师谢广元说,“我常常和学生说,要积极到能源行业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从教30多年,谢广元坚持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带领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在实验室手把手指导学生实践,到现场教导学生实习。

从1952年创立之初的煤炭精选专业,到现在拥有5个专业、横跨5个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学院,化工学院始终注重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认同行业。

周长春介绍:“从化工学院毕业的学生,有的成为厂矿企业领导,有的成为科研院所的中流砥柱,有的站上三尺讲台培养更多的祖国栋梁……我们已源源不断为煤炭行业及煤化工行业输送了万余名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