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生态遥感团队以土地为书,以遥感为笔,在广袤的国土上书写科研报国的故事。
这支由陈龙乾带领的导师队伍,用胸怀祖国的格局引领学术方向,用“明辨笃行”的态度锤炼科研能力,更用实验室里的严谨与人生路上的温情,诠释着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的生动实践。
立德铸魂,树人成才
“研究生要胸怀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白自己的科研是为谁而做。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都需秉持独立思考与思辨精神,积极进取。在科学面前,要永远保持谦卑之心,不断扩展和延伸自己的知识边界。”这是陈龙乾在每年研究生新生入学时反复强调的话,概括起来就是:胸怀天下,明辨笃行,乐观向上,保持好奇心。
土地生态遥感团队,始终将培养德才兼备的研究生作为基本目标,努力成为研究生人生旅途的指路人、学术生涯的启蒙人和内心道路的警示人。秉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育人理念,团队扎实推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所指导的研究生均能按学校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撰写高质量毕业论文,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或深造机会。团队高度重视“诚信、严谨”的作风建设,在学术科研领域的治学风气、日常生活中的个人道德,都始终引导全体研究生树立科研诚信意识,培养优良作风。
团队培养的毕业生在政府部门、高校、行业企事业单位等岗位上都显示出专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导师组制,研途共进
土地生态遥感团队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学科资深教师为引领、青年教师协同助力的“导师组”培养体系。通过“青蓝相扶”传承学术传统,团队老师分工协作对学生在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学术写作等方面提供指导,组内的“传、帮、带”效应促进了师生共建,形成了学术氛围浓厚、师生关系融洽的科研氛围。
新生入学起,陈龙高老师为学生们量身定制详细的学习与研究计划,并精心挑选土地、生态和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经典文献书目,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同时,团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肖建英老师带领研究生们紧跟学术前沿,积极跟踪顶级期刊、知名学者和重要机构的研究动向,广泛阅读经典、代表性以及最新研究文献,并撰写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张婷老师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小型学术沙龙,研讨、交流学习心得。2023年10月,团队举办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述领读会,这种形式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术热情。团队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在专注、沉浸的学术氛围下,学生学术成果显著。近五年学生在校期间在高水平期刊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校级以上各类荣誉10余人次。
全程育人,引导发展
在助力提升学业质量的同时,团队成员们常常深入学生群体,细致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实际需求。当发现学生遇到学业瓶颈或感情困扰时,老师们会提出切实的建议,为他们拨云见日。同时,团队通过安排助教、助研岗位,推荐实习机会,甚至直接提供生活补助和津贴等方式,尽力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
2016级博士生袁丽娜从入学时的懵懂探索,到选题时的反复斟酌,再到实验阶段的攻坚克难、论文撰写的精益求精,直至获评2022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顺利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每一步都离不开团队的付出。“读博期间,我初为人母,兼顾学业和照顾幼儿,老师们和课题组同学们的关心让我倍感鼓舞。”她这样说道。
通过“导师组”模式的创新实践,土地生态遥感团队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更在学生培养上实现了多方位的提升。未来,团队将继续立足中国大地,开展真实而深入的土地研究,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