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奋进之歌 > 正文

【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好老师】良师领航汇特色融合育人显成效——记我校“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安全工程学院职业健康研究导师团队

来源:安全工程学院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5-05-13

职业健康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021年,安全工程学院依托学科平台,组建了职业健康研究团队。团队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8名、讲师2名、博士后3名;团队以郑丽娜教授为负责人,形成了包含国家杰青、青年拔尖人才、启明计划人才、省优青等为核心的导师团队,逐步发展为国内外职业健康工程技术领域的知名团队。团队成员全部拥有海外教育背景或学习经历,具有国际化的学术视野。成员学术背景涉及安全科学与工程、职业卫生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工程、信息工程、工业设计等学科,围绕着职业危害检测、控制、评估和预防研究工作,团队逐渐形成了尘毒快速在线监测、尘毒高效过滤净化消除、职业健康个体防护、燃油车辆排放物净化、尘毒暴露健康风险评价、尘毒排放的环境效应、尘肺快速筛查早期预警、热害综合防治、职业安全健康装备研发等研究方向,涵盖了职业健康领域热点问题。

精诚治学,求实创新

近年来,团队重点围绕尘肺病防控重大需求,从粉尘精准监测预测、高效除尘治理、个体呼吸防护、尘肺早期筛查等方面开展系统攻关。建立了“尘源-浮尘-落尘-个体接触粉尘”全过程、全方位粉尘监测与通风除尘参数匹配科学体系,开发了粉尘快速检测分析仪器,研制了受限作业空间矿用干式过滤除尘器和气液卷吸涤尘装备,研发了呼吸追随式智能个体呼吸防护技术与装备,研制出尘肺病快速筛查及早期预警仪,形成了“尘肺病危害全链条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突破了矿山防尘过程中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成果已经推广到18个省150余座煤矿,实现了粉尘测得准、除得净,人员呼吸轻松、健康提早筛查,为万千矿山工作者提供了职业健康保障。

近年来,团队成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2023年团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2021年获批陕煤集团项目“掘进工作面粉尘高效防治技术与装备研究”;2022年获批国家能源集团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2022年获批中国中铁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项目“磨浮车间新风系统研究”。

团队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与江苏省疾控中心、航天科工集团、安徽理工大学、中煤科工集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台湾大学、犹他大学等国内外职业健康领域的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职业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面向未来,团队继续探索职业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开展高效过滤防护材料、新型毒害物监测、热害防控等方向的研究与实践,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言传身教,立德树人

团队导师坚持言传身教,在科研教学工作中刻苦敬业、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品行激励学生。团队培养学生的核心理念为“引导、创新、实践、高效”。

引导思想。团队秉持立人先立德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与理想信念,以我国职业健康学科的发展为奋斗终生的崇高目标。导师以我国职业健康安全事业为己任,并将这种责任感与信念感代代传承。依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研究所党支部,团队定期开展党课学习,交流思想心得,同时定期开展党日活动,吸纳优秀青年人才向党组织靠拢。在团队的引领与培养下,研究生党员占60%。

创新思维。团队导师秉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术探索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细致论证与引导,指导学生研究其可行性,将启发变为现实。在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两年内学生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校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篇。

实践能力。职业健康导师团队重视“产教学研”一体化培养,鼓励学生不仅要参与论文撰写、专利申报、项目申请、课题研究,也要深入煤矿、工厂等生产一线,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团队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比赛,荣获安全科技作品大赛全国一等奖、互联网+江苏省决赛二等奖、节能减排科技作品大赛全国三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等奖项。

高效执行。团队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确保每个学生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导师的帮助。提倡研究生自我管理机制,激发了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和动力,为团队强大的战斗力奠定了基础。在自我管理框架内,逐步形成了科研攻关制度、协同创新制度、成果转化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和团队活动制度等,并严格遵守与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团队工作效率,增强研究生的身份认同感与团队的凝聚力,助力研究生取得优异成绩。

职业健康,任重道远。团队将勇于承担时代责任,用知识和技能推动职业健康领域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为我国职业健康战略贡献力量。

编辑:张朋阳   

一审:李秀   

二审:李居铭

三审:刘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