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优秀研究生导师、化工学院教授赵云鹏深深扎根于化工的广阔天地,勤勉科研,倾心育人。十余年来,赵云鹏矢志不渝地投身于化工的科教事业,将“为国家的化工事业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作为自己不变的初心,书写着对这片土地最真挚的奉献篇章。
谨守初心,立德树人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赵云鹏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德立身,以德施教。
他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切实加强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赵云鹏对待学生“热心、耐心、细心、精心”,在生活和学习上真诚关心、热情帮助学生,构建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在讲授《学科前沿讲座》《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和《分子煤化学》等研究生课程时,赵云鹏以引人入胜的授课方式、对知识的热爱与分享的热情,引领学生们探索知识新境界。他不仅仅讲述书本内容,更是将化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巧妙地与课程框架相融,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能感受到学科发展最前沿的脉搏。
同时,赵云鹏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他主持1项校级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参与1项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获得2020年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他所在的研究生导师团队荣获2019年度“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荣誉。赵云鹏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的学术精神,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目前,他已指导24名全日制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在读全日制博士生2名、硕士生9名,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国家能源集团、恩华药业、比亚迪等大型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成果的丰硕上,更在于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杰出化工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为响应国家推进新时代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和中国矿业大学对口援疆工作安排,2020年10月,赵云鹏作为中组部、教育部第十批援疆干部到新疆大学化工学院进行对口支援工作。
三年里,他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中国矿业大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优秀经验传授给新疆大学教师,助力新疆大学化工学院在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了对口支援任务,荣获新疆大学“优秀援疆干部”称号。
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赵云鹏也承担了新疆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能源化工工艺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化工进展》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指导本科毕业生7名,其中1名毕业生荣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毕业生称号,指导了1名博士和2名硕士研究生,共同编写并出版了教材1部,还与20名本科生和3名研究生结对子,积极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三进两联一交友”等活动。他通过进课堂、进食堂、进宿舍慰问学生和开座谈会等形式,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各民族同学相互交流,为促进民族团结贡献了力量。
真知育人,真情呵护
赵云鹏担任研究生导师10多年来,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以开拓进取的学术精神来指导和培养各层次研究生。
为了激发学生们学术研究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他每周都组织课题组研讨会。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援疆期间,赵云鹏克服疫情风险和援疆工作时差等困难,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每周的组会活动,针对每位学生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度剖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渠道启发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学术方面,赵云鹏治学严谨,在学术研究中不允许有丝毫的敷衍和应付。对于每位学生,从论文选题、论证、学术规范到学位论文撰写成文,他都会多次进行沟通,提出指导意见,所有数据和引用必须逐本溯源,为学生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论文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除了学习和科研方面,赵云鹏还特别关爱每位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他经常利用组会开展安全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得知2020级某研究生因为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后出现心理异常时,他带头组织课题组师生为该同学捐款,委托同届同学时刻关心关注该同学的情况,经常与该同学谈心谈话。在赵云鹏以及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耐心引导和悉心呵护下,该同学逐渐走出心理阴影,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并找到理想的工作。
丹心映日月,赤诚浇新花。赵云鹏将一如既往地春风化雨、细心教导,以求实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化工人才默默奉献,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