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奋进之歌 > 正文

【青春答卷】以勤为剂,调出青春的“酸碱度” ——记2020-2021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化工学院孙国龙

作者:李秀   发布时间:2022-04-02浏览数: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前三学年专业成绩及综合素质排名位列专业第一,参加2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竞赛并获奖,三年志愿时长达220小时……这一个个亮眼的数字点缀着化工学院应用化学2018-1班孙国龙的青春。

“学习是一种习惯,努力是一种自然。”这句座右铭指引着他锐意进取、笃定方向。三年如一日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六所高校的offer,并最终如愿保送浙江大学直博。

在行动后收获学习成果

“我把学习当作大学生活的第一要义。”孙国龙说,“功在平时”与“劳逸结合”是他保持学习成绩的秘诀。为了约束自己,孙国龙除了睡觉几乎不待在宿舍。自习时,他通常每隔一个小时就休息几分钟,以此保证长时间高效率的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在面对考试周时多了几分从容,取得前三学年专业成绩排名及综合素质排名第一的成绩。

面对大学生活的多元化,孙国龙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主持及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始终将专注力放在自我能力提升上。孙国龙的辅导员龚雪评价道:“孙国龙善于思考,善于将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相结合

为了让学习目标更清晰,孙国龙会给自己列出一年的长期计划和每天的任务清单。详细的规划使孙国龙一路走来收获满满,他曾获第十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三等奖、第十七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第六届江苏省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二等奖等20余项国家、省部级学术竞赛奖;主持及参加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获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学生等10项荣誉称号。

在压力下挑战科研竞赛

“每一个科研竞赛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孙国龙分享说。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多项科研竞赛获奖证书的背后尽是孙国龙顶住压力、坚持努力的身影。

大二下学期,他以第一负责人主持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污染物光电降解研究”。为了兼顾课程学习和大创项目,课余时间里孙国龙就会去实验室做实验,熬夜也成了那段时间的生活常态。

项目实验中,时间和溶液酸碱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较大,孙国龙和队友们面临着实验效率低下所带来的对耐力的考验。查阅文献、试验改进,每周和组员、研究生师师姐开组会,总结并创新研究思路。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该项目已接近尾声也转化出成果,孙国龙以第一作者撰写论文一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大三下学期是孙国龙压力最大的时候,那段时间他不但要为江苏省第六届化学化工实验竞赛做实验训练准备,还要忙于申请夏令营。比赛过程给孙国龙留下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累”,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三点,他要在限定的七个小时内做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中的加热合成和反应时间让孙国龙感到紧张又煎熬,这次比赛对他来说是次新的历练,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虽已临近毕业,孙国龙却仍以“996”的作息投身科研。“我的毕业设计较早便完成了,但我想利用毕业前这段时间,再发一篇论文,为本科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于热爱中充实大学生活

孙国龙也致力于在志愿服务中提升个人价值。他加入化工学院公益志愿中心执行服务分队并担任副部长,参与了“矿大110周年校庆”“2019徐州国际马拉松赛”等近100项志愿活动。

作为省级社会实践团队——“同路人巡讲团”的骨干成员,孙国龙曾多次随团队奔赴徐州、开封开展宣讲,在公交车上、公园里为群众宣讲新时代的新思想和一些新的政策。从清晨五点到晚上九点,持续的宣讲经常使得孙国龙筋疲力尽。“但每当我宣讲完后听到周围人的鼓掌声和肯定声,我便感觉我付出的心血有深刻意义。”孙国龙开心地说。

摄影、打球、跑步、弹琴、读书……众多的兴趣爱好是他放松身心、感受美好的快捷方式。长跑是孙国龙的最爱,在他看来,“跑步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领悟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徐州市全程马拉松110周年贺校庆马拉松接力赛等赛事中,都未曾少了他的身影。总里程42公里、长达4个小时的极限运动,不仅考验了他的体能,更是对他内心意志的磨练。

正是对各种事物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孙国龙的大学青春多彩且充实。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路上,孙国龙坚定自我,一路高歌。他向往着在未来能回到大学工作,“这样我可以一直做自己最感兴趣的科研。”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陈欣 曹凯涵 高双威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