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8月16日至19日,矿山与地下测量2025年学术年会在安徽理工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我校环境与测绘学院、安徽理工大学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承办,多家重点实验室及企业协办。我校副校长卞正富出席会议并作“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利用潜力”特邀报告。
开幕式上,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校教授汪云甲代表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向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系统回顾了专业委员会自成立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他指出,四十年来,专业委员会始终紧跟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矿山与地下测量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为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绿色开采和空间精准感知提供了坚实的测绘科技支撑。他强调,面对新形势下矿山与地下测量领域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应基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传统矿山测量注入新动能。专业委员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与平台作用,团结广大测绘工作者,共同推动矿山与地下测量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次会议以“智能测绘赋能绿色矿山,精准测量护航安全开发”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矿山与地下测量领域的25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参会人数达400余人,62个注册单位覆盖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会议共设置1个主论坛、7个分论坛,呈现130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其中我校师生共作24场报告。会议讨论的热点技术包括矿山与地下多源监测与数据融合技术、智能算法与人工智能应用、地下空间导航与定位技术、数字孪生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绿色开采与生态修复技术,热点问题包括复杂环境下的矿山时空信息技术应用挑战、开采沉陷与灾害防治、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矿山与地下测量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
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10月在成都成立并挂靠我校。该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测绘学会领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会议、技术培训、学科规划、新技术普及等工作,组织召开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60余次;承担编写多份(年)中国测绘学科发展蓝皮书中的矿山测量学科进展综述;组织编写《中国矿山测量60年》专著;参加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奖及人才推荐评选;组织学科设置申报,推进“矿山与地下测量”增列为测绘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专业委员会作为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监管智库,多次获评中国测绘学会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