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视点新闻 > 正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底青云来校作报告

来源: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赵亚平   摄影:吕开全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5-04-21

报告会现场

陈晓非院士作报告

底青云院士作报告

4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底青云于图书馆报告厅为师生分别作题为“地震破裂相图理论及其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应用”“深部资源探测技术及应用”的学术报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任秘书长郭建、浙江大学教授夏江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徐佩芬等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副校长黄军利主持。

陈晓非院士以唐山、汶川等重大地震事件为切入点,深入阐释地震科学研究对国家安全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意义。陈晓非院士展示了团队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地震破裂相图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防震减灾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他生动还原地震破裂相图理论的突破过程,最终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包含“自停止破裂”和“慢自停止破裂”的完整破裂相图体系,更准确地刻画地震破裂的起始、传播和终止过程,从而揭示不同断层系统的地震活动规律。他指出,这一体系突破了传统静态分析的局限,为认识地震活动规律和地震破裂过程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科学思路和技术支撑。陈晓非院士通过总结地震学中存在的疑问,为参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创新范例课。

底青云院士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历史沿革、人才概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她强调,向地球深部进军是一项国家战略,重点分享地球科学在战略性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工程地质力学等领域的代表性成果,目前高水平成果与同类国际一流机构实现了由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底青云院士围绕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和深层油气开发智能导钻技术装备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航空-地面-海底电磁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钻-测-传-控”一体化智能导钻系统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她鼓励广大青年围绕关键技术与前沿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与协同创新,助力我国地下资源探测技术进一步发展。

在提问互动环节,两位院士就深地探测装备国产化进程、地震预警技术应用等前沿问题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负责同志以及学院师生代表260余人参加报告会。

编辑:李居铭   

一审:熊志忠   

二审:刘尧

三审: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