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百年矿大,圆青春之梦”,这不仅是机电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丁雨晨踏入矿大的初心,更是他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他早早地就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清晰的规划:“成长为机械工程领域的科研人才”。这位目标感极强的青年用四年时光书写了一份精彩答卷——不仅得到了全面发展,更如愿升学至心仪的学府。
有目标就有了动力
丁雨晨的“升学梦”早在高中时期就已萌芽,当他了解到矿大的机械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便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志愿。
如愿进入矿大后,丁雨晨希望借助学校先进的科研平台与丰富的学术资源、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实现深藏心底的“升学梦”。他为自己制定了清晰的学期规划,并设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小目标,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逐一实现。
大一时,他专注于“学好书本知识”。为此,他每个周末都坚持复习课本力求夯实理论基础。大二时,他把目标瞄准了学科竞赛,并在一次次竞赛实践中逐步明确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大三时,丁雨晨则为保研全力以赴,向着最大的目标稳步前行。“既然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经过不懈努力,丁雨晨不仅加权成绩专业第一、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获评江苏省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还成功直博到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有兴趣就有了方向
兴趣是丁雨晨求学路上最好的伙伴。在提倡“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校园,丁雨晨的目光聚焦于各类科创项目,出于对生物物理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对老年人听力下降问题的关注,在学院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他组织开展了“针对老年性聋的助听装备研究”项目,自学跨学科知识,带领团队设计出了一种支撑调节大小的机械激振式作动器,获得了校级“挑战杯”银奖。
2023年下半年,丁雨晨对视觉系统产生了兴趣。基于仿生学的课题,他思考如何将仿生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矿井环境、以便获取地下详细信息。在研究中,他注意到蜥蜴的眼眶结构在复杂环境中能够迅速捕捉信息,这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开展了“肌腱牵引仿蜥蜴眼井下智能搜救视觉系统研究”项目,通过模仿蜥蜴眼球的运动方式,设计了一种具有俯仰、滚动和偏航三个转动自由度的眼球眼眶结构。这一创新性设计提高了机器在复杂环境下的视觉捕捉能力,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并成功立项为国家级大创项目。
在沿着兴趣追逐方向的路上,辅导员邓燕飞老师给予丁雨晨诸多指引,从帮助他做个性化生涯设计,到每周青春分享会上有针对性的表达训练,再到关键节点的心理疏导,邓老师用专业与温情一路呵护着他,让他在攀登学术高峰时既有脚踏实地的笃定,又多了许多一往无前的勇气。
有责任就有了成长
除了追逐“科研梦”,丁雨晨也积极践行着青年党员的誓言。他时常问自己“作为学生党员,我能干什么?”
他经常主动参与志愿活动,为同学们进行课间辅导10余次,为多门课程做考前讲解,整理共享课程知识笔记,手把手教会同学们解题方法。推免成功后,有不少学弟学妹前来求取“秘籍”,丁雨晨毫不吝啬地倾囊相授。他说,从那些渴求知识的眼神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希望更多学弟学妹在矿大这个充满学术氛围与青春活力的校园里实现心中的梦想!”提及未来,这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更是踌躇满志,“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从矿大出发,带着师友们的祝福,一步一个脚印,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丁雨晨深知,只有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让青春开出梦想的花,他将继续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