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真知、行真法、用真情,这支团队致力于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教学和科研人才,高效化提升研究生能力;跨学科、跨学校、跨国界,这支团队着眼于学科前沿重大理论问题,多元化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我校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化工学院活性物质与系统化学研究生导师团队,由高庆宇教授负责,团队有6名全职研究生导师和7名国外兼职研究生导师。
立足科研教学之本,用真知培养学生
贯彻“立德树人”理念,深耕人才培养沃土,活性物质与系统化学研究生导师团队始终牢记教育的核心使命。
作为团队的领航人,高庆宇认为,良好的文献总结、学术交流、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能力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因此,他经常领导团队开展线下研讨会和学生交流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和创新活力。同时,他还针对每位学生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高庆宇始终立足教学之本,用真知培养学生。从选题到成文,他与学生交流意见并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论文质量、提升科研水平。正是在这样的影响下,该团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从温州大学副校长王舜、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蒋荣立,再到温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与教授任林……如今,在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活跃着高庆宇教授团队优秀毕业生的身影。这份桃李满天下的斐然成就,助力高庆宇团队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更加笃定前行。
倡导内外合作交流,促进国际协同育人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拓宽学生事业道路,高庆宇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化学学科导师队伍建设,推动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
从2019年到2023年,团队共举办5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聘请10余位专家来课题组讲学。其中,合作导师Horváth对该团队和研究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特别赞赏了研究生们的工作效率和对待实验数据一丝不苟的态度。同时,该团队依托科技部的“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与“一带一路”国际交流计划,联合高校“特色国际合作计划”,通过线下线上联合的交流方式,多次邀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久俊、美国HHMI以及布拉迪斯大学教务长Epstein等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并携手联合团队共同培养研究生。这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宽了他们的国际化视野。
在国际协同育人培养机制的作用下,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五年来,团队已经成功指导培养了16名博士研究生和44名硕士研究生,目前还有13名博士研究生和18名硕士研究生在读。学术方面,该团队学生累计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3篇高水平论文,并获得了1项专利授权。此外,有5名学生获得了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7名学生获得了校级及以上优秀学位论文奖,3名学生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用真情助力成长,用关爱呵护健康
自团队建设以来,活性物质与系统化学团队始终将学生身心健康与学业科研并重,密切关注学生成长,致力于培养强健体魄、积极上进的人才。
踏青、爬山、骑行、健身……不同于想象中枯燥的科研氛围,团队常常会带领大家开展这些丰富的课外身体素质拓展活动。当学生从艰苦的科研生活中抽身出来,面对壮阔的河山,呼吸青草的鲜甜,总会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也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加亲近。曾有一名博士生临近毕业,压力很大,情绪波动。吉琛、潘长伟两位老师敏锐察觉后,联合团队师生迅速对其展开疏导帮扶,帮助学生顺利跨越毕业难关。在团队里,这样暖心的场景屡见不鲜。团队时刻关注学生的压力、困难和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关怀与支持。凭借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团队营造出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文化,成为学生科研路上的坚实依靠。
“追求卓越,精心育才”。活性物质与系统化学导师团队将始终奉行这一研究生培养理念,瞄准研究前沿和特色方向,矢志不渝地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生培养深度,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和多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领域上做大做强,同时也将不断优化自身结构,从而打造成一个师资力量雄厚的高质量团队,在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