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奋进之歌 > 正文

【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好老师】初心不变,以“平凡”之心深耕教育——记我校一类荣誉“2023-2024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丁昶

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杨苏颖 宿 月 胡潘一凡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5-01-02

“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做着普普通通的事。”这是建筑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兼系主任、荣获我校“年度优秀教师”称号的丁昶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一直强调的一句话。

在过往26年的教师职业生涯中,丁昶努力做到最好,但又从不强调自己的成就,她始终秉持着谦逊的态度深耕教育事业,常常自谦地说“自己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只是为了热爱一直在做分内的事”。

坚持学习,任教路上不断进步

丁昶在中国矿业大学本科毕业后便坚定地选择了留校任教。提到初心,她说,“我热爱教育事业,它会带给我一种成就感”。

“育人先育己”,这是丁昶一直坚持的准则,并将此付诸于二十余载教育事业中。丁昶始终不松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在做好教学的同时,她攻读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深研建筑理论。在导师的指导下,丁昶意识到“在进行建筑技术性研究的同时,也不能脱离其本身的建筑传统文化特色”,于是她选择将自己的研究与中国建筑传统文化与技艺相结合。她多次前往藏区,调研藏式建筑,并发表《藏族建筑色彩体系研究》《藏族建筑色彩探源》等相关论文。

丁昶在“育己”道路上的步履从未停歇。她于2005年和2015年先后赴英国、美国访学,“非常感谢学校完善的教师培养政策和制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进修和深造的机会。”在美国访学期间,丁昶发表的藏式建筑研究论文被亚洲建筑协会录用。

“全方位地提升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在访学期间,丁昶不断观察、学习英、美等国家顶尖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多样的实践模式、充分的校企合作、浓厚的艺术氛围……这些教学优势丁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回校后,丁昶立足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特点,吸收前辈教师的教学经验,将国外教学优势融会贯通,建设和优化“学业导师制”与“工作室制”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带领全系教师一起深入探索打造本专业“艺工融合”的特色、多师同堂的协同教学、“课堂+实践+竞赛”的教学组织等教学方法……渗透在教学日常中的点滴改变都记录着丁昶深耕于教学事业的热忱。

立足实践,培养国家设计栋梁

在教学工作中,丁昶始终秉持着“设计不能脱离生活与实践”的原则。她将实践融入教学指导,培育学生的创新和审美思维,将设计渗透生活,指导学生做出了许多优秀的设计成果。

“设计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观察到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的现象,丁昶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设计容易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设计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丁昶不断向学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帮助同学建立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丁昶认为,观察人的行为、观察生活是设计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实践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她习惯以身边的设计小事为同学们举例,“椅子该设计多高才和桌子匹配?什么样的角度才能与人体相符合?椅子把手该如何放置才能让人更加舒适?”在与她交谈时,丁昶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椅子举例,用手示意着椅子的高度和靠背的倾斜角,生动形象地讲解着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被誉为绿色建筑领域的“奥运会”,它有别于其他传统大学生竞赛,要求每个团队设计、建造并运行一栋以太阳能为能源的高性能全尺寸房屋,参与十项指标评比,真正地将学生创意与方案落地。

2020年,我校组建了跨专业联合团队“T&A House”参加第三届该赛事,丁昶作为指导教师之一,主要负责指导室内建筑和景观设计学生小组的工作,指导学生从方案设计到施工落地,各个专业通力配合,与施工方、材料商对接,房屋在规定时间内建成后投入使用并参赛的全过程。

丁昶表示:“我非常有幸成为其中一位指导教师,参与整个比赛的指导工作,和学生一同面对挑战,一同成长。”比赛期间,面对条件艰苦、任务艰巨的双重压力,丁昶指导学生小组与其他专业密切配合,大胆创新,不断调整,出色完成了任务。2021年8月我校团队建造的竞赛房屋在张家口完美竣工,并在比赛中取得了全球前八强的好成绩。

立足实践,丁昶带领学生不断打磨设计能力,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先后在“学院杯”中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亚洲学年奖、中国人居环境学年奖等诸多高水平设计类赛事中获奖,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呵护陪伴,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

丁昶对学生总是很关心,她常把学生放在首位。

有一次,丁昶带领学生前往杭州实习,在返程途中,一位学生突然出现了严重的过敏情况,丁昶陪着学生去医院输液缓解了过敏症状后和学生一起返徐。抵达徐州后,丁昶又冒着暴雨把学生送到医院,帮着挂号、取药,陪着学生打点滴,直到学生的病情完全稳定,把学生送回宿舍,自己才回家,那时已近零点。类似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次,丁昶只是说“遇到难以权衡的问题,只要记住一句话就能知道该怎么去做,那就是永远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考虑。”

“丁老师特别有人格魅力,温柔而坚定,做什么事都认真负责。”2022级硕士研究生钟晴这样介绍导师。从本科到研究生,钟晴跟随丁昶学习七个年头,每当遇到压力和困难时,她总喜欢找丁昶聊一聊,她说:“每次与丁老师聊完,都会拥有拨云见日般的释怀。这种无论何时都能被倾听的感觉,让我很有安全感。”

丁昶说:“与同学们的沟通是良性的互动,当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时,我就觉得很幸福。”丁昶与学生之间的力量与温暖是双向流动的。当学生们遇到困难寻求她的帮助时,她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予指导,不辜负学生们对她的信任。而当学生在学习或工作中取得好成绩时,他们也会向丁老师汇报。这些让丁昶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对我的学生们,我就是希望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年,丁昶兢兢业业、奉献芳华,只为教育。她用行动答复初衷与使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李秀   

一审:李秀   

二审:李居铭

三审:刘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