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应邀来我校作主题讲座

来源:人文与艺术学院 柯颖   摄影:人文与艺术学院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4-11-29

讲座现场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莫砺锋作讲座

讲座现场

11月27日上午,中国矿业大学“文昌讲坛”报告会在文科楼A111报告厅举办。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莫砺锋应邀作“程门立雪与薪尽火传”主题讲座。校党委副书记蔡世华出席活动。徐州市苏轼研究会会长陈新生、副会长田传运,学校党委宣传部、人文社会科学处、人文与艺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和百余名师生参加活动。讲座由人文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赵红灿主持。

莫砺锋从自己的求学历程、学术研究和典著普及工作等方面展开讲座。他表示“程门立雪”和“薪尽火传”两个成语贯穿他求学和工作的全过程。他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自身与程千帆先生、南京大学的缘分,以及走上中国古代文学道路的历程。他深情讲述了程千帆先生历经漫长学术潜伏期而后勤奋投入学术的劲头,表明热爱是取得学术成就的最重要因素。他强调阅读文学作品应从“感”字入手,在农村做知青时毫无功利目的、从容的阅读,使他倾听中国古代诗人的心声,接受知识给养,与程先生达成了默契。此外,莫砺锋表示程先生“个人学术微不足道,培养学生数人优秀”的观念给他带来极大的震撼,程先生对程门弟子的勉励,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的学术理想和治学风格。他阐释了“程门立雪”的另一层内涵不仅是尊敬老师,更是传承文化精神,即“薪尽火传”。他认为传承精神文化是教师最大的职责,是教育崇高之所在。谈及文化普及工程问题,他感叹到学术研究只埋头坐冷板凳是不够的,将研究普及推广、实现社会意义才是最终目的,“将古籍送进千家万户”。

在互动环节,莫砺锋与青年教师、学生围绕师生关系和文学研究瓶颈展开研讨。他强调,大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良性互动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相长,还能有效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他表示,只有保持对文学的热爱,才能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持续前行,最终突破瓶颈达到新的高度。他提醒大家,研究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构成了研究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编辑:李居铭   

一审:赵红灿   

二审:李居铭

三审:刘尧